• 秋冬季 如何保护宝宝预防传染病?
    来源:西安市儿童医院防保科  日期:2020-03-13  
  • 秋冬季 如何保护宝宝预防传染病?


    秋冬季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下降,雾霾来袭,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增多,特别是学校、车站、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环境,人群相对集中,一旦有传染病患者出现,极易传播扩散。因此,需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维护身体健康。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腮腺,也可影响各种腺体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怎样预防?

    1.接种麻腮风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

    2.腮腺炎目前虽尚无特效疗法,但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除个别有严重并发症外,大多预后良好。

    3.腮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对高热、头痛、腹痛明显的患儿,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怎样预防?

    1、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患儿应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

    3、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要消毒,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流感的易感人群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怎样预防?

    1、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减少发生流感的几率,减轻流感症状。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经常开窗通风,适量运动、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衣袖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流感病人要佩戴口罩。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尽量佩戴口罩。

    儿童百日咳

    儿童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临床表现为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有鸡啼声,未经治疗的患儿,病程可延续2~3月,故名“百日咳”。百日咳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多,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是传染源,从潜伏期到第6周都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 一般病后可持久免疫。

    怎样预防?

    1、计划免疫:国内目前常用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自出生3~6个月开始预防接种。

    2、为患儿准备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内应有充足的阳光,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烟尘等有害物质的刺激。

    3、饮食方面应富有营养,增强患儿的体质。

    4、避免和百日咳的患儿接触。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广,病情危急 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怎样预防?

    1、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

    2、灭鼠、防鼠,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做好防鼠工作是有效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途径。

    3、注意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剩饭菜必须经充分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4、注意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宜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及时消毒包扎,在野外作业时要穿长裤、袜子,并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手足口病

    5岁以下孩子尤其要当心,前2年秋季,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均排在第二位,其中,还有一名患者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并且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要尤其当心。

    对策: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适宜温度,多吃青菜水果。家长应每天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和屁股,如果有红色疱疹,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旦出现口腔溃疡、发热、出疹等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急性结膜炎

    结膜炎夏秋季节高发,传染途径多为污染的毛巾、洗脸盆、手指或其他用具等。立秋过后阴雨天气逐渐增多,衣物、毛巾容易晒不干,细菌入侵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幼儿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很有可能染上细菌性结膜炎。

    对策:脸盆毛巾要煮沸消毒

    “红眼病”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儿童最易中招。宝宝预防红眼病,首先要预防感冒,其次注意用眼卫生,常洗手,脸盆、毛巾一定要煮沸消毒,避免与其他人共用。

    如果孩子眼睛出现灼热或疼痛、痒感、分泌物多,流泪、怕光、视力模糊等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

    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病的感染例数占秋季传染病总数的60%以上。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很多,根据全国各地资料报道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仍以细菌性病原为主。

    对策:不吃生食半生食品

    秋季开学后进入了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市民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半生、腐败变质食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抵抗力差的小孩和老人,如果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以及间歇性发热、发冷等要及时就医。